本文作者:小乐剧情

小学生心理疏导措施或建议

小乐剧情 2023-12-14 02:41 207 574条评论
小学生心理疏导措施或建议摘要: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小学生跳楼自杀、厌学、孤僻……许多极端的事例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南京团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关专家组织了一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学。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二、心理健康女生好于男生进一步从不同人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将小学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班队干部与非班队干部、身体健康与患病、不同成绩水平分类,调查对于每一类人群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详细分析。[抽样结果]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心理健康偏离检出率(以下简称为检出率)分别为7.62%和10.27%。[专家分析]从性格上看,女孩有亲和力,适应社会能力强;男孩问题多一些,现代家庭中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亲榜样力量的缺位让男孩性格容易出现偏差。[抽样结果]11~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显著,检出率为18.24%,厌学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分最高;其次是6~7岁年龄段,检出率为18.03%,在学习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得分最高;问题最少的是8~10岁年龄段的小学生。[专家分析]11~13岁是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高峰,这时孩子开始有了自我认识,过渡时期容易不适应;6~7岁的孩子正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园偏重玩,而进入小学看重知识的学习,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学习上的不适应。[抽样结果]养育方式温和、民主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检出率低,为9.72%~16.8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文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出自//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97244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被家庭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专家分析]适当严厉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而过分严厉或过分宽松、溺爱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三、高楼孤独症逼近孩子 高楼孤独症 逼近孩子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忧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样普遍,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门诊常接诊学生病人据了解,这两年南京几家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均接诊了不少学生病人,有的学生出现了不敢和同学、老师交往,不愿上学,时常恐惧害怕等症状;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灰心丧气。专家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病率还在上升。让孩子远离 高楼孤独症 心理专家介绍,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也让孩子们缺乏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少年儿童明显增多,这种 高楼孤独症 的心理疾病,正日渐成为大城市的常见现象,由于高楼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乐,他们中一些人习惯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同龄人进行不见面的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障碍。专家呼吁,让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关键还是在父母。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子女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同时,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四、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俗话说: 心病还需要心药治 。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我们一、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二、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默认。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三、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小学生跳楼自杀、厌学、孤僻……许多极端的事例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南京团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关专家组织了一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学。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二、心理健康女生好于男生进一步从不同人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将小学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班队干部与非班队干部、身体健康与患病、不同成绩水平分类,调查对于每一类人群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详细分析。[抽样结果]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心理健康偏离检出率(以下简称为检出率)分别为7.62%和10.27%。[专家分析]从性格上看,女孩有亲和力,适应社会能力强;男孩问题多一些,现代家庭中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亲榜样力量的缺位让男孩性格容易出现偏差。[抽样结果]11~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显著,检出率为18.24%,厌学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分最高;其次是6~7岁年龄段,检出率为18.03%,在学习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得分最高;问题最少的是8~10岁年龄段的小学生。[专家分析]11~13岁是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高峰,这时孩子开始有了自我认识,过渡时期容易不适应;6~7岁的孩子正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园偏重玩,而进入小学看重知识的学习,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学习上的不适应。[抽样结果]养育方式温和、民主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检出率低,为9.72%~16.8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文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出自//gkstk/article/wk-7850000097244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被家庭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专家分析]适当严厉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而过分严厉或过分宽松、溺爱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三、高楼孤独症逼近孩子"高楼孤独症"逼近孩子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忧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样普遍,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门诊常接诊学生病人据了解,这两年南京几家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均接诊了不少学生病人,有的学生出现了不敢和同学、老师交往,不愿上学,时常恐惧害怕等症状;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灰心丧气。专家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病率还在上升。让孩子远离"高楼孤独症"心理专家介绍,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也让孩子们缺乏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少年儿童明显增多,这种"高楼孤独症"的心理疾病,正日渐成为大城市的常见现象,由于高楼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乐,他们中一些人习惯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同龄人进行不见面的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障碍。专家呼吁,让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关键还是在父母。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子女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同时,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四、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我们一、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二、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默认。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三、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问题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的压力比较大,人际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不能与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相处。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躁不安,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激怒,会引起打人骂人或者破坏公共财物等道德问题。

ˇ▽ˇ

yang le jin fu zhu ren yi shi shan dong da xue qi lu yi yuan

xiao xue sheng xin li jian kang wen ti zhu yao bao kuo xue xi fang mian de wen ti , qing xu fang mian de wen ti yi ji dao de pin zhi fang mian de wen ti 。 xue xi fang mian de wen ti zhu yao shi xue xi de ya li bi jiao da , ren ji fang mian de wen ti zhu yao bao kuo bu neng yu fu mu lao shi huo zhe tong xue xiang chu 。 zhu yao biao xian wei qing xu jiao zao bu an , qing xu bo dong bi jiao da , rong yi ji nu , hui yin qi da ren ma ren huo zhe po huai gong gong cai wu deng dao de wen ti 。

∩▂∩

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我们来看看如何判断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呢?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如何让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1、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倾情投入。作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有辅导学生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教师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2、提供指导。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比如新入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当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3、及时调治。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责编:黄诗敏)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感情绪问题,通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并且还会伴随着恐惧和嫉妒,学习成绩明显的下降,并且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公共秩序。在入学的过程当中可能还会产生很多的不适运动,会导致焦虑不安和抑郁,害怕等情绪。要积极让小学生敞开心扉,积极热爱学习。

李元恩

学习上过重的压力、过多的负担,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提倡“减负”,甚至以行政命令对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进行干预,但是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健全,社会选拔、用人制度的不尽规范,使现在不少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大部分家长还是“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大家关心的仍是学生的分数,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也就不断地被加重。另外,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常常提出过高要求,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也加重了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和负担。过高、过多的要求还会使一些听话的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形成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盲目地找家教补课,买参考书、习题集。这些还不够,有时还加上一些“考不上学,你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来刺激学生,结果孩子的成绩没上去,却刺激成了心理疾病。再次,由于学生之间学习竞争激烈,一些学生对自己主动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心理负担较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他们因学习成绩较好而一直被家长、老师、同学所称赞,因此保持这种荣耀的想法十分强烈。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成绩,就会感到十分烦恼,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更加拼命地学习,不断自我加压。时间一长,如果学习成绩还是没有大的起色,在他们身上就会出现对学习感到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的症状。      二、父母对子女关心、信任不当,容易使之失望孤独,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子女关心和信任的不适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现在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教育成长环境等。前者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先天因素而不能改变的;教育成长环境则决定着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是后天因素而可以改变和建构的。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因此这个环境里的教育主体——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比较大。如果对孩子从小言听计从,那么在这种“百依百顺”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其不合理的要求常常可以得到满足,其心理抗挫折能力往往较差。而从未在家庭里受过挫折的孩子,一旦在学校“失宠”,就会意志消沉,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第二,对孩子物质上一味满足,精神上一味放纵。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许多在孩提时代吃过苦、受过累的家长,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加之缺乏必要的知识修养,常错误的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将孩子的身体养得强壮,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而对于子女精神上所需要的“营养”却很少过问。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中小学生精神上缺少关怀,缺少爱护。这种精神上的缺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性格上的孤僻,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第三,对子女缺少必要的信任。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偶而撒一次谎,犯个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因一点小错误而把他“一杆子打死”。特别是处于思想上不稳定期的中小学生,撒谎、犯错误在所难免,但是一些家长,却因此而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逐渐有了一些不希望父母知道的“小秘密”、不愿父母涉足的“小天地”,这又引得父母的怀疑加剧,更得不到父母必要的信任。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一些素质较低的家长,因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自己的业余爱好,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更有甚者放弃或敌视对子女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长期感受不到亲情,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造成心理阴暗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疾病。      第三,错误的社会信息,不良的社会氛围,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培养,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上,这样一些错误的说法正在抬头:在校成绩一流的学生,将来只能在成绩二流的学生那里当打工仔,因此知识无用,读书没“钱途”。加上实际工作中个别通过学习深造取得较好成绩的人,在社会上却得不到应有承认的现实,给中小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错误信息:当今社会,只要有钱就可以拥有一切,学习是一件过时的事,学习无用。而老师在教学中关于学习重要性的道理,也同时输入到他们的脑海中。在这两种相悖观点的作用下,对是非曲直缺乏正确判断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思想上难免产生困惑、迷惘,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矛盾冲突,有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养成,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其一。其二,社会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可塑性、模仿性极强的中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他们眼中所见的正不压邪、好心不得好报、做好事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等,这些不良现象与家长、老师从小向他们灌输的坚持正义、助人为乐等思想,时常发生碰撞,使他们迷惑,从而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症状。      除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原因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理发展的加速,造成青春躁动,如不能及时的处理,也会诱发他们心理障碍的产生。特别是中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性生理特征的凸现和身体发育的高矮胖瘦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如果他们对这些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地对待,就会产生焦虑、烦躁、苦恼、恐惧,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程度。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不服从父母、教师的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总是独来独往。第三,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第四,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

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在中学阶段,家长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能力,忘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的言传身教,赏罚褒贬失当。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心胸狭隘,人格发展不健全。此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许多农村家庭无能力供给子女读书,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失衡。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家庭的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现代社会影响家庭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国外的某些观念对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形成很大的冲击等导致离婚率的上升。而这种不良现象的牺牲品就是这些家庭的子女。这种离异家庭的学生在每个学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些学生中很多会成为“问题少年”。当前,由于不少中学还未很好地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些学校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学校领导和教师盯住高考和中考,不少中学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大的学习量,大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大量的重复学习;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使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根本没有休息,导致心理上的疲劳,情绪焦虑不安。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还有观念上的偏差,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如把学习成绩不好,看作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踏实、不刻苦,自控能力差、违犯纪律的学生,看作是故意捣乱等等。一些中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在对待学生的教育方法上,学校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例如,学校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法,缺少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从而导致发生在学生中五花八门的事,在学校管理者的眼里很难被理解,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如图实惠,就业挑好工作靠“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产生极坏的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有的学生甚至完全无心学习。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非法的不良网站和不良网吧随处可见,一些肮脏的性、暴力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充斥网络,而这些又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都还很差,这就自然产生了许多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据有关调查,不良网络、网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杀手”。我们从相关的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因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青少年犯罪、离家出走、失踪等问题的例子,而其中有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网络对我们的青少年的吸引力是无可抗拒的。再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离开电脑、离开网络是不可想象的。学生要上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校内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上网欲望,学生就往校外跑,导致学生逃学比例的增加。这其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矛盾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独立性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一些学生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这个时期,中学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最突出的是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所以那些“纸条恋爱”、“狂热初恋”只不过是朦胧状态下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的表现。凡是落入情网的学生,十有八九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我国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落落,很不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还没有提前跟上孩子的成长。社会上,仅有有关政府机构只有完成任务式的相关活动,根本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意识。家庭中,有的粗心的父母根本不关心子女的这些问题,或者干脆没有意识到。学校里,我们现在仅有的一点青春期教育还从初中阶段才开始,而根据青少年的生理成长情况,应至少提前到小学五、六年级。到目前为止,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加以教育引导,以至学生在懵懂之中偏离了正常的航向。学生中各种各样的早恋(也说交往过密)、非正常交往等情况就应运而生,还导致学生的不良性倾向、性格忧郁、自闭等恶性结果。三、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如何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笔者不揣浅薄,提出以下教育对策:(一)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用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教师,为教师提供掌握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从事中学教育的教师必备素养,应成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和作为加强基础教育的手段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学生由于知识不足,自我意识的脆弱,他们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获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概念的,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尊、自信都受成人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他会深信自己无用。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影响学生。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自我排遣,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成长的“幼苗”。要知道稚嫩的幼苗是经不起“摧残”的,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他们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二)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学可开设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的解脱方法。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联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也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联手形成的合力,便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三)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优化课程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中学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的负担。(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不少中学的教育仍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诽榜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五)建立约束机制,加速“转轨”进程在素质教育中,应建立包括独立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在内的考核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要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指标引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建立教师评估以及教育质量评估的监测保障机制。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督导,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加速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即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使其受益终生。部分中学生过多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客观地自我评价,找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自我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调控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一方面,坚持悦纳原则,教师不仅要善于愉快地接纳每一位学生,而且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纳悦情感,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制定目标及有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保持适度的学习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效;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将心理活动与行动效果紧密结合,学会总结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失败的教训和进步的经验,增强自我约束、监督和调控能力。参考文献:[1]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3]陈学诗。关于心理卫生事业的建议[J].大众心理学2001,(10).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

发布了头条文章:#我是家乡代言人河北活动# #我为家乡廊坊代言# 《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护航”行动研究》课题推进会在廊坊举办来源:冀云客户端 《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护航”行动研究》课题推进会在廊坊举办

一、 小学生 的 心理 孤僻问题 目前的 小学生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不擅长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现在的父母大多数忙于工作,甚至在周六周日都

+0+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入学不适应症和厌学等症状,小学生刚刚入学之后,通常对上学的态度比较消极,可能会出现学习比较困难,不能与其他的同学相处在一起,同时还会表现为经常会扰乱集体的秩序,会导致学习不集中,学习上面经常会出现消极被动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有明显分散的症状。

(°ο°)

剧情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小乐剧情本文地址:http://copcrazy.com/u8asi8a3.html发布于 2023-12-14 02:41
剧情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小乐剧情创作解说

创作不易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有 321 条评论,435人围观)参与讨论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196楼
12-14 回复
黄视频软件,黄视醇是什么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711楼
12-14 回复
672.tv下载,488a t∨最新版本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720楼
12-14 回复
向日葵下载汅api免费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400楼
12-14 回复
菠萝蜜app下载汅api免费下载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490楼
12-14 回复
堆糖下载手机版,堆糖下载的图片怎么保存到相册里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953楼
12-14 回复
名媛秀直播445下载,觅爱直播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293楼
12-14 回复
子夜免费观看,子夜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561楼
12-14 回复
日本u23直播,日本u23直播视频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游客 794楼
12-14 回复
斗鱼直播平台,斗鱼直播平台在线直播